新双峰评论 | 把立德树人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
2022-07-25 08:19:40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: bm@ldsf.com.cn | 编辑:李娟 | 作者:肖红娟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42924

7月12日至15日,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疆考察时,首先来到新疆大学调研并强调:“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。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。”思政课则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。

办好思政课,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的一件事。学校要坚持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《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》,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,当好“领头人”、 建强“主力军”、 守好“主阵地”,倾力构建全员、全过程、全方位育人的思政工作新格局。

当好“领头人”,强化班子队伍整体素质。

学校党组织要坚持主题党日不动摇,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,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,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。要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,制定实施方案,完善评价机制,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保障。学校行政人员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,讲团结、讲奉献、讲民主、讲科学、讲担当,规范言行,形成合力,树立形象。要身体力行,率先垂范、廉洁自律,做好师生的知心人、贴心人,以勤勉务实又充满人情味的工作作风,唤起广大教师“甘于清苦、乐于奉献”的工作热情,形成比思想讲风格、比协作讲团结、比贡献讲成绩、比工作讲奉献的良好氛围。

建强“主力军”,强化思政教师队伍建设。

要高度重视教师的政治素养和师德师风建设,培育一支政治强、情怀深、思维新、视野广、自律严、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。学校要把提高育人队伍的整体素质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突破口来抓,强化师德师风建设,大力开展 “立德树人,仁爱乐教”主题教育活动、“骨干教师”“师德标兵”评选活动、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、主题党日活动等来加强师德师风教育。要采取“面对面”点、“手拉手”帮、“门对门”谈的方式,敦促教师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,大力培养具有“三爱”(爱事业、爱学生、爱自己)、“三有”(有奉献精神、有创新精神、有高尚情操)、“三能”(能严于律己、遵纪守法,能为人师表、教书育人,能学而不厌、诲人不倦)的教师,实现“三无”(无体罚和变相体罚、无有偿教学、无乱收费)目标。

守好“主阵地”,创新推动思政课程建设。

一要守好校园文化主阵地。学校要以优化育人环境为切入点,重视校园文化建设,提高校园文化品位,打造温馨校园,把思政教育目的和科学文化知识,融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。橱窗中的优秀共产党员、优秀教师、骨干教师、师德标兵、新时代好少年的图片及先进事迹介绍,走廊墙壁上悬挂的名人名言以及班级标志牌,能时刻激起青少年的爱党爱国之情。

二是守好班级文化主阵地。教室是学生在校园里感情最深、影响最大、最主要的学习和生活场所。学校要创造性地让全校学生共同参与班级文化建设,让思政教育贴近学生、贴近实际、贴近生活。班级中的《中学生守则》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》在时刻提醒着学生;班级门口班主任的寄语,班级誓词能不断激励着学生励志,上进;学生自主设计的班级标语凸现出班级特色和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。班级内的板报是学生们自我展示的舞台,绘画、书法、诗歌散文等作品能彰显学生智慧、洋溢学生个性。

三是守好课堂教学主阵地。学校要强化课堂主渠道作用,充分挖掘各类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,以学生为中心,以课程为基础,以教师为主导,推动所有课程都发挥育人功能,全面构建全员、全过程、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,只有空洞的价值观说教,没有科学的知识作支撑,价值观教育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。知识是载体,价值是目的,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,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具体学习行动上来。

四是守好德育活动主阵地。学校从实际出发,充分发挥团队组织和学生会的作用,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加强思政工作。开好主题班会、坚持国旗下的讲话,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方面的教育,以激发学生的正能量;组织开展文明办公室、文明班级、文明寝室、养成教育标兵的评比,以身边的榜样带动师生的进取意识;举办演讲比赛、征文比赛、红歌会、广播操比赛、拔河比赛、篮球赛、运动会等文体活动,提高学生综合素养。

五是守好家庭社会主阵地。定期召开家长会,教师和家长进行交流沟通,共商学生发展。积极加强与公安司法部门的联系,整治校园周边环境,全力营造良好社会环境。利用当地红色资源作为师生党史学习教育的“活教材”,让学生们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。

办好思政课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人的光荣责任。“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”让我们一起“乘思政之风、扬立德之帆”,把握新的机遇,承载新的希望,迈向新的辉煌,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!

责编:李娟

来源: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: bm@ldsf.com.cn

热点专题
时政要闻
精彩推荐

  下载APP